1、端午節吃粽子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。粽子清香淡雅,軟糯滑膩,口味多樣,頗受人們喜愛。然而,制作粽子的原料糯米,油性及黏性較大,過量進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,并 由此產生胃酸分泌增多、腹脹、腹痛、腹瀉等癥狀,所以不可貪食;
2、粽子的品種很多,肉粽及豬油豆沙粽含有較多脂肪,屬油膩食品;患有高血脂、動脈硬化、高血壓、冠心病患者食用后,會增加血液黏稠度,影響血液循環,加重心臟負擔和 缺血,容易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死,因而不宜食用;
3、粽子蒸或煮熟后,會釋放出一種膠性的物質,進食后會增加消化酶負荷,且其性溫滯氣,吃多了會加重胃腸的負擔,故患有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病人最好不食或少食。另外, 老年人和兒童以及消化功能較弱者,也應慎食,以免影響消化及正常飲食;
4、粽子應趁熱吃,加了油脂、肉類、蛋黃的粽子更不宜冷吃,對于消化能力差的人來說尤其要注意。有些質量差的糯米在冷后會有變硬現象,五谷雜糧粽子冷后的回生現象更明顯;
5、素粽子的熱量即沒有那么高了,但畢竟屬于糧食,吃了粽子就要相應減少米飯、饅頭、面條等主食,否則會帶來過多的淀粉引起體重上升,還可能過于飽脹引起消化不良。一般來說吃一個大粽子減一小碗米飯即可;
6、熱糯米本身雖然好消化,但和油膩的配料混在一起,比如肥肉、蛋黃等,消化能力差的人可能會感覺不舒服,另一部分人則容易上火。所以消化不良的人吃粽子宜選清爽的北方小棗粽子,也不宜配太油膩的菜。對于容易上火的人來說,不宜配促進身體發熱的牛羊肉類、油炸食品和過辣的菜。蔬菜、豆制品和不油膩的魚類最宜;